天津客車租賃資訊
第十屆米其林必比登挑戰(zhàn)賽在巴西里約會展中心開幕。58輛參賽的乘用車中,電動車達到四成;其中,城市汽車Urban Car的比例超過70%——微型化成為電動車發(fā)展的必然趨勢。
除卡車和客車外,第十屆米其林必比登挑戰(zhàn)賽上展示了58款乘用車,覆蓋內燃機車型、混合動力車和電動車。其中,電動車的比例最高,達到40%,但混合動力車只有7款。參賽的內燃機車型共有18款,包括汽油引擎、柴油引擎和替代燃料;蚺c巴西盛產甘蔗、全面使用乙醇燃料有關,使用替代燃料的車型多達14輛。
在使用電力驅動的24款產品中,電動城市汽車和電動自行車的比例超過77%,僅電動汽車就有13輛。無論是汽車制造商還是科技和能源公司都已清醒認識到,除了提升電池容量、電動效率,電動汽車微型化將是無可避免的趨勢——微型車的功能可以滿足城市內通勤的需求,其降低自重、減少風阻的優(yōu)勢無可替代。
與往屆的必比登挑戰(zhàn)賽不同,此次展示的量產車比例超過53%,而特別強調概念展示、與實際應用相去甚遠的車型只有4款。分析認為,這是汽車廠商在經濟危機過后趨于務實的選擇,也是新能源技術逐漸轉化實際應用的具體表現(xiàn)。
在第十屆米其林必比登挑戰(zhàn)賽中,48家科技、制造、能源公司和非政府組織以34輛轎車Intercity Car、23輛卡車和客車Truck & Bus以及20輛城市汽車參加拉力賽。轎車、卡車和客車組從里約市區(qū)出發(fā)至郊區(qū),賽程分別為292公里和350公里;城市汽車則圍繞會展中心行駛80公里。參賽車輛需要依照規(guī)則完成賽程,并進行一系列的加速、噪聲和操穩(wěn)測試。測試證明,使用生物燃料的車輛具有較低的“油井-車輪”碳排放。
在本屆必比登挑戰(zhàn)賽中,15家整車制造企業(yè)、20家科技和能源供應商、10家高校、14家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參加此次討論、演講。五天的活動中,圍繞溫室效應、道路安全、交通噪聲、替代能源及其解決方案,舉行7個圓桌會議和超過20個主題演講。米其林集團還展示了專為電動汽車研發(fā)的原型輪胎和米其林主動車輪Michelin Active Wheel。
米其林必比登挑戰(zhàn)賽每隔12至18個月舉行一次,解決整個交通行業(yè)面臨的挑戰(zhàn),包括交通擁堵、替代能源和機動化安全。米其林必比登挑戰(zhàn)賽發(fā)起于1998年,是世界上唯一匯集了轎車、卡車、客車、兩輪汽車制造商、學者、原始設備制造商、能源供應商、研究機構、政府部門、非政府組織的活動,他們共同討論上述挑戰(zhàn)涉及的問題及部分解決方案。
米其林將擴沈陽工廠
“未來兩年,印度、巴西和中國將是米其林的工作重點。成立于1996年9月的中國沈陽的工廠要進行擴建,成為米其林在中國最大的工廠!泵灼淞旨瘓F管理合伙人兼首席執(zhí)行官賀立業(yè)Michel Rollier這樣告訴記者。
賀立業(yè)沒有透露沈陽工廠擴建項目的投資、產能,也沒有確認擴建面積和開工時間。來自國內的消息稱,米其林的新工廠將設在沈陽經濟技術開發(fā)區(qū)化工園內,總投資達到15億美元。待新工廠建成后,米其林轎車輪胎的年產能將從現(xiàn)有的220萬條增至1000萬條,卡/客車輪胎的最終年產能將達200萬條。
據米其林南美總裁透露,米其林將投資4億美元在巴西建設第四家工廠,將巴西工廠產能提高2倍。在剛剛過去的2009年,中國汽車市場逆流而上,銷售1300萬輛。在巴西市場,汽車消費也在快速升溫。通用汽車將投資7.37億美元為圣保羅的兩家工廠擴容,PSA、現(xiàn)代、大眾、菲亞特和雷諾都會相繼向巴西投資。
電動車終將成主流
米其林集團副總裁、米其林必比登挑戰(zhàn)賽項目的負責人歐立偉博士Dr. Patrick Oliva告訴記者,減排、節(jié)能、安全、擁堵是人類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四大挑戰(zhàn),米其林必比登挑戰(zhàn)賽就是為此而生。電動車做為解決方案,會在未來5-10年內成為市場主流。
歐立偉博士說,從新技術轉化為市場上的應用,大概需要5年時間。以米其林主動輪胎Michelin Active Wheel為例,2008年以概念的形式亮相,預計到2013年就會轉化為民用產品。提供信息共享的車聯(lián)網、以天然氣和生物柴油為燃料的新發(fā)動機技術、更高效率的驅動電機,都會遵從類似的規(guī)律。
歐立偉博士告訴記者,制造電動車的關鍵是降低驅動電機的耗電量,F(xiàn)在的狀況是,大多數(shù)電機的耗電量為20kWh-30kWh。當達到10kWh-12kWh時,電動車就有了大規(guī)模量產的基礎。在今年的米其林必比登挑戰(zhàn)賽中,已有參賽車型達到14kWh的水平。
上海交大獲得四塊獎牌
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屆米其林必比登挑戰(zhàn)賽中,上海交通大學的代表以一輛榮威750展示了雙電池組的電動車應用理念,并獲得噪聲、加速、操穩(wěn)和能耗的四個獎項。
上海交通大學汽車工程研究院、汽車電子控制技術國家工程試驗室張勇博士表示,城市居民通勤的里程多在50至60公里,100公里已是使用極限。日常使用電動車可以使用小電池組,充電快、輕量化,滿足短途使用;長途旅行前,租賃電池,滿足300至400公里行駛的需要,直接降低用戶的使用成本。
張勇博士告訴記者,比賽結果證明,電池組穩(wěn)定、均衡,沒有個體差異。參賽車輛3月中旬就交付運輸公司,經過2個月運輸,電池穩(wěn)定性沒有變化。挑戰(zhàn)賽中曾走錯路,行駛里程超過100公里,但電池均衡,沒有表現(xiàn)個體差異。
雖然參賽的是乘用車,但張勇博士的研究方向卻是商用車動力系統(tǒng)的能量管理和制動能量回收——車載電腦根據駕駛的操作和路況做出判斷,優(yōu)化駕駛者的操作;由于介入動作平順,駕駛者幾乎感受不到,但會幫助車輛動作平順、能量消耗平滑,以此提高續(xù)航里程。
●電動自行車
Trikke
如果還在為Segway癡迷可是有點落伍,Trikke公司的3CV輥形專利可以給你雙板滑雪樣的移動體驗。
類似自行車的手把支撐身體和控制方向,水壺大小的電池就掛在轉向柱上;兩支踏板擁有4個自由度,并同時承擔車架的責任;駕駛者站上踏板就像穿上雪板——左右傾斜、移動重心,既可以靈活轉向,也可以縮小轉向半徑。鋁材制造使它的重量不過20千克;電機驅動,最高時速達到29km/h;一次充電可以行駛48千米。
●汽油引擎Petrol
BMW M3
343匹馬力的高性能房車M3也出現(xiàn)在必比登挑戰(zhàn)賽。6速自動變速箱提供6種駕駛模式——從燃油經濟性優(yōu)先到性能優(yōu)先,自動定位能耗與性能的平衡點。但它必須使用高辛烷值汽油,巴西石油公司提供的PODIUM汽油是新的解決方案。
●柴油引擎Diesel
Mitsubishi Pajero Full
3.2升柴油引擎、可以順序手動變速的5速自動變速箱、165匹功率輸出……與常規(guī)的SUV沒有區(qū)別?
不,奧妙在于巴西國家石油公司的PODIUM柴油。它不但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加速性、更低的污染和油耗,發(fā)動機低溫啟動時還幫助減少泡沫的生成。
●可替換燃料Alternative Fuels
Fiat Novo Uno
菲亞特烏諾的全新量產版本,可以只使用乙醇以及巴西市場供應的替代燃料運行,而不需調整發(fā)動機。
●并聯(lián)混動Parallel Hybrid
Citroen Hypnos
被命名為睡神的雪鐵龍概念車,以交叉車身強調豪華車的全新表現(xiàn)形式。車內使用鍍鉻飾條,柴油混合動力——Hybrid4混合動力系統(tǒng)提供200匹馬力輸出,展示了雪鐵龍對環(huán)境的承諾。
●燃料電池 Fuel Cell
Greenchoice Frze II
雖然車身低矮,難以越過隔離帶;只有單座,不能帶女友兜風;沒有頂篷,需要自帶頭盔……但這畢竟是世界上首個使用燃料電池驅動的賽車。車身由生物復合材料制造,后輪驅動,直流電機與超電容器的組合功率超過28千瓦。當剎車時,動能回收系統(tǒng)回收電能為電容器充電。
●插入式混動電池
Plug-in Hybrid Batteries FC
Smart Hydro smart
在微型車的用戶中,超過90%的人每天通勤少于100千米。Hydro smart就是為這群人設計,并為小型燃料電池車拓展至長途旅行用車提供可行性試驗。一個特別的優(yōu)勢是,它可以使用家中的標準電源充電,而不必專用設備、調高電壓。
●太陽能Solar Energy
Aurora Single Seat Raver
很明顯,這輛車還無法載我上班、回家,它只是個概念。但它確是讓我們看到太陽的力量。輕量化材料的使用使它的自重只有130千克,僅僅是兩個成年人的體重;大面積電池板覆蓋在車體表面,低且輕薄的造型降低風阻,使百公里能耗僅為1350瓦特。在環(huán)澳大利亞的13000km的旅程中,它平均每天可以行駛550千米;如果24小時不休息,它可以行駛超過1700km。
●米其林主動車輪
Michelin Active Wheel
Peugeot BB1
車身只有2.5米長、卻能坐進4個成年人,100%電力驅動的標致概念車BB1,顛覆了城市汽車的概念和方向。
這輛概念車裝備了米其林主動車輪Michelin Active Wheel,不再需要動力總成、轉動系統(tǒng)、冷卻系統(tǒng),前后艙蓋下都是空的;電池位于前后輪軸上,有利于汽車重量分配,制動、加速時車身更加平衡,提高抓地力。該車啟動遠較其它電動車靈敏,0-30km/h加速時間2.8秒,30km/h加速到60km/h耗時4秒。
●小輪胎概念
175/70R10
雖然直徑相差了一個鼠標大。84毫米)、行駛1公里需要多轉動92圈,但米其林仍然堅持研發(fā)10英寸小型輪胎。
米其林認為,全新車輪(175/70R10)與原始車輪(175/65R14)的抓地力與制動力一樣有效,且新輪胎的質量更輕,節(jié)能更加出色。
由于輪轂直徑從14英寸降至10英寸,輪胎直徑從583.1毫米降至499毫米,新輪胎可以減輕重量約40公斤。這對城市汽車制造商來說是可持續(xù)發(fā)展的基礎——更輕的重量意味著更長的駕駛里程。
高科技的導入,不但使小尺寸輪胎的承載重量提升15%。較小的輪胎尺寸還意味著輪井所占空間較小,小型汽車的發(fā)動機、乘客區(qū)和行李廂具有更大的空間。
●電池Batteries
Audi Etron
這款電力驅動的超級跑車似乎可以讓我們提前看到未來。它是工程師、設計師和經濟學家的共同心血。它可在4.8秒之內完成0-100公里/小時加速,最高車速可達200公里/小時,最遠行駛距離可達250公里,將純電動汽車的性能提高到了一個新境界。
●電動車、混動車輪胎原型
大直徑或低扁平率
為了幫助電動車、混合動力車獲得更大的節(jié)能、減排效果,米其林研究推出電動、混合動力用輪胎。
與印象中的輪胎相貌不同,電動混動車原型輪胎的直徑較大,以減小滾動阻力;胎寬較窄,以減少空氣摩擦、減少能源消耗。此外,較大的直徑與較低的扁平比使輪胎運行的轉速減少,幫助降低能耗;直徑較大還意味著更多胎面接地,運行總成本減少、總里程增加。
低碳不要似是而非
里約時間5月31日10時,第十屆米其林必比登挑戰(zhàn)賽在南半球的巴西開幕,覆蓋11種能源形式的81款車參加節(jié)能、減排、噪聲、安全、提速、操穩(wěn)等多個項目的挑戰(zhàn);12小時后——北京時間6月1日,中國財政部等四部委聯(lián)合出臺“通知”,在5城市試點,為節(jié)能車、插電式電動車、純電動車提供購買補貼。
根據通知,排量1.6升以下、綜合工況油耗較現(xiàn)行標準低20%的乘用車(含混合動力車、雙燃料車)每輛補貼3000元;插電式電動車、純電動車則可以得到每千瓦時(依動力電池組能量)3000元的補貼。
根據我國現(xiàn)階段的能源供應和碳排放狀況,補貼的次序、重點應該正相反——電動車或可節(jié)能,但并不減排。
據新華社對中國科協(xié)副主席、中國電機工程學會理事長陸延昌的采訪,煤電在全國發(fā)電量的比重約為80%;即使到2020年,仍會超過60%。國家權威部門提供的數(shù)據顯示,火電廠2009年平均每千瓦時供電煤耗為360克標準煤——每噸標準煤可發(fā)電2777千瓦時。工業(yè)鍋爐每燃燒一噸標準煤,就產生2620公斤二氧化碳。
據米其林必比登挑戰(zhàn)賽提供的“原始能到車輪”的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數(shù)據,車輛每行駛1公里,使用煤電約排放832克至1032克二氧化碳,幾乎是碳排放最高的能源形式;汽油發(fā)動機的碳排放不過310克至315克,只是煤電的1/3。
簡單計算可得,政府對純電動車3000元/千瓦時的補貼,換來的是每公里943克二氧化碳排放;對低油耗乘用車的3000元補貼,得到每公里252克二氧化碳排放,是電動車碳排放量的1/4。
推廣清潔能源,重點是“油井”——初始能源,而不是終端用戶。據米其林必比登挑戰(zhàn)賽的數(shù)據顯示,如果使用生物氣體、乙醇、生物柴油、氫能、電能為動力,在油箱至車輪的行駛階段無任何排放;而在“油井”至油箱的轉化階段,乙醇和生物柴油卻可以制造337克/公里和197克/公里的二氧化碳,電解制氫、煤制氫、煤發(fā)電、天然氣發(fā)電的每公里二氧化碳排放也分別達到1526克、839克、1032克和511克。
如果改善能源結構,以生物質發(fā)電、核能發(fā)電、生物質制氫、核能制氫,均能將每公里碳排放量控制在40克以下,清潔程度堪比街頭空氣。若繼續(xù)燃煤發(fā)電,即使電動車遍街,也不過是將污染提前,或換了地方。
|